无锡3D打印

无锡3D打印

当前位置: 无锡3D打印 > 企业新闻 > 铸钢节点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企业新闻

铸钢节点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 2025-01-03 16:29:19  查看次数: 129    
2008年,De Oliveira J.C.等人通过有限元模拟结合试验验证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在中心支撑框架里用铸钢节点替代以往常用的装配式连接件的抗震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下,把铸钢连接件用于抗震承重支撑框架替代装配式连接件是可行的。2012年,Tsutomu Iwashita等人对支撑框架中铸钢连接件的缺陷容限进行了描述,从典型铸钢连接件的假定缺陷探讨了脆性断裂的可能性。他们通过铸钢接头模型,研究脆性断裂对缺陷尺寸、缺陷位置和材料失配效应的敏感性,以此评估在大地震环境下节点的性能。在国内,针对铸钢节点的研究主要采用试验方法和有限元计算。深圳文化中心黄金树是我国第一个采用铸钢分叉节点的建筑。2002年,鲍广鑑等人对该建筑中铸钢节点异种材质焊接前的准备、焊接工艺的选择、焊接步骤、焊接变形的控制以及后续黄金树的安装就位和测量控制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总结。卞若宁、陈以一等把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大型铸钢节点制作成足尺模型进行试验研究,之后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推断整个铸钢节点的应力分布情况,确定了强度准则。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铸钢节点足尺模型试验是国内首次,为今后的模型试验提供了参考。
无锡3D打印
2003年,陈瑞麟等人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采用的铸钢节点为例,对铸钢节点从设计计算、铸造标准的选用及技术要求、铸造和造型工艺设计、冶炼后处理到最后的质量控制等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铸钢节点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借鉴。2004年,卫星等人利用理论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对重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网壳结构中的铸钢球节点进行研究,得出铸钢球节点的应力分布情况,对节点的承载能力做出了客观评价,并为以后铸钢球节点的设计提出了部分建议。卞若宁等人从节点空腔率和性能方面对贯通式和非贯通式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非贯通式节点的力学性能相对更好。接着说明了铸钢节点的设计原则和非贯通式节点的构造和强度计算。杨叔庸等人对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张弦桁架结构中的双K型钢管相贯节点、大型铸钢节点、钢索抗滑节点、滑动铰支座节点等特殊节点形式的设计、构造和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类似节点的设计制造提供了参考。